上海经济战:陈云接手中财委,打赢了这一仗,新中国得以平稳发展
1959年初,毛主席在谈话中讲到:国乱思良将,家贫思贤妻。陈云同志对经济工作是比较有研究的,让陈云同志来主管计划工作、财经工作比较好。7月11日晚,毛主席在谈话中再次称赞陈云,说道:国乱思良将,家贫思贤妻。陈云当总指挥好。在好几次大会上,毛主席更是对陈云的经济工作表示赞赏,说道:“拿我来说,经济建设工作中间的许多问题,还不懂得。工业、商业,我就不大懂。别人比我懂,少奇同志比我懂,恩来同志比我懂,小平同志比我懂。陈云同志,特别是他,懂得较多。”陈云照片陈云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为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上海解放面临的严峻形势1949年,新中国刚刚建立,中国接手了国民党留下来的烂摊子,但是由于常年的战争之下,经济凋零,物价飞涨,百姓的生活也苦不堪言。一位美联社记者在发出的电讯中说:“这个国家太大了,又穷又乱,不会被一个集团统治太久,不管是天使、猴子,还是共产党人。”当时中国的资产阶级主要集中在上海,他们控制了上海的金融、物资、贸易等。共产党解放了上海,上海的政权在中国共产党手里,可是上海的经济却完全被资本家所掌握。在上海资本家看来,共产党人只会政治和军事,对于经济却是一窍不通。在解放军要解放上海之际,他们趁乱勾结国民党的势力,操控了上海的货币市场,不让共产党在市场上发行货币。他们对于一些紧俏的物资,如粮食、棉花等囤积居奇,提高物价,搞乱上海的经济,从而给中国共产党制造麻烦。解放初的上海在当时,上海的经济能不能稳定,通货膨胀能不能抑制,不仅关系到老百姓的生活,更关系到新生的人民政权能不能稳定和长久。上海的经济状况事关全国经济的稳定和发展,面对上海资本家的挑衅,如何去打赢这一场没有硝烟的经济战,如何去打压不法资本,如何恢复全国的生产发展,成为了摆在共产党人面前的一道难题。陈云挂帅特别是在这场经济战中,谁去当统帅,显得尤为重要。既要对党和人民忠诚,更要懂经济工作,有丰富的经验。于是在周恩来的推荐下,征求了毛主席的意见之后,由陈云同志担任统帅。陈云在经济工作当中有着独特的造诣,周恩来很早就与陈云相识,对陈云也有着足够的了解。在30年代初期,党中央物资紧张、缺乏经费之际,陈云同志开办了商业公司,在他的妥善经营下,挣了很多钱,并且将这些钱全部交给了党组织。在延安时期,陈云同志也为边区政府在经济方面做了不少的贡献。在解放东北以后,人民解放军进驻东北地区,也都是由陈云同志负责经济工作,制定了东北经济发展计划,东北的经济也开始稳定发展。毛主席与陈云、刘少奇交谈陈云同志为中国共产党的经济建设工作作出了很大的贡献,甚至多次受到毛主席的表扬,而主管日常工作的周恩来在经济工作当中碰到难题,也会去询问陈云同志,征求他在在经济工作领域当中的看法。很快在陈云同志的提议下,中共中央建立了中央财经委员会,陈云披挂上阵,担任中财委的主任,来负责中国的经济领导工作,通过中财委这个大本营同不法的资本家进行斗争。陈云接手了中财委,可是当时的经济局势严峻,农业减产,物资匮乏,失业者也比较多,而且在中国的很多地方都发了大洪水,加重了老百姓的苦难。银元之战1949年人民解放军解放上海以后,上海军委会发布命令,统一用人民币进行结算,金圆券在上海可以暂时流通, 同时成立了指定的银行,用来进行金圆券同人民币的兑换。陈云想要通过多发行人民币的方法,让老百姓们用人民币来进行结算,从而人民币进入上海,逐渐就可以成为上海唯一的指定货币。上海资本家担心自己的既得利益得到损害,于是利用他们手中的经济特权向人民政府发出挑衅,他们等到人民币兑换掉了金圆券之后,用手中的黄金、白银去搞垮人民币,然后在利用手中所囤积的的银元进行交易,从而使银元在上海流通,人民币进不了上海。金元劵当时的投机分子声称:“解放军进得了上海,人民币却进不了上海”面对这种情况,陈云组织召开会议,决定在市场上开始抛售银元,可是抛售的银元都被投机分子都吃了进去,没有起到任何的作用。资本家通过操控银元的方法,使得上海的物价飞涨,特别是老百姓的生活必需品上涨幅度比较大,造成了很严重的通货膨胀。在上海资本家的鼓动之下,越来越多的商店开始用银元标价,人民币受到严重的威胁。上海证券交易所位于汉口路422号,是当时上海著名的大楼,在这里更是充斥了国民党的势力以及很多的不法资本家,他们在这进行了各种投机贩卖活动。刚开始军委会只是对他们做出了警告,进行敲打,希望能够用和平平稳的方式劝他们放弃抵抗,让上海的经济能够稳定下来。老百姓拿金圆劵来买东西上海管委会随后下了命令,人民币作为上海唯一的合法货币,禁止使用银元等进行流通,再一次对投机分子做出了警告。在国民党的势力的支持下,投机分子面对利益,对于上海军委会所制定的政策仍然不屑一顾。军委会决定开始采取强硬措施,陈云与上海市长陈毅经过商讨后决定派遣军警对投机分子进行打压。证券大楼1949年6月8日,军委会派出两名同志提前对证券大楼进行了侦查,了解实际的情况。6月10日,上海市公安局局长李士英亲自指挥带领,率领200多名干警控制了上海证券交易所的所有通道,对在场的2100名人员进行了详细的审查,最后共抓捕了238名不法的投机分子。查封了黄金3000多两,银元三万多枚,这次行动取得了大胜利。在查封的过程当中,在大楼内还发现了多次或民党特务活动的联络点。国民党进行特务活动的工具同时,工作人员还不断的向外面的市民做宣传,散发传单,同时还向市民宣传建立新秩序的作用和意义。由于采取强有力的手段,政治和经济两种手段相结合,很快市场上人民币兑换银元的比例也在不断下降,人民币也在上海逐渐站稳了脚跟。人民币开始逐步进入了上海,国民党反动派看到这一切后,并没有甘心失败。于是开始阻挠人民币的发行以及流通,通过技术印制大量假钞来破坏市场。随着假币的大量进入,市场的发展也开始受影响,很快我军的侦查部门也发现了这个问题。6月中旬,解放军根据假币的线索,抓捕了水果店的老板平仲秋,很快顺藤摸瓜,抓到了另一个嫌疑人黄月英。通过对黄月英家的搜查,发现了大量的制造假币的设备,以及上千万元的假币。随后对黄月英进行了详细的审查,共查出20多人,对他们进行了处理。接下来要面对的是采用什么样的方法去解决通货膨胀这个问题,怎么样去控制物价,成为了摆在共产党人面前的另一道难题。棉花之战上海的棉纺织业一直都是比较发达的,不法资本家通过各种渠道想把共产党挤出上海,他们想要把上海的棉花控制起来,以为没有棉花,上海的棉纺织业就不能开工,从而来达到挤压共产党的目的。不法资本家利用囤货居奇的方式谋取暴利,在上海抬高物价,使得百姓生活必需品的价格飞速上涨,一个月的时间内,棉纱的价格涨了1.2倍,米价上涨了4倍。上海的棉纺织产中财委的主任陈云知道棉花的重要性,棉花直接影响到了上海的棉纺织工业的生产和运行。陈云决定开始“以暴制暴”,既然投机分子喜欢囤货居奇,那就反其道而行之。首先陈云先让上海部门的大纺织厂优先开工,给工厂供应棉花。随后他派遣人员到全国的各个地方去进行棉花的收购工作,从香港、上海、华南、华北等地一共收购了棉花有一百多万担,暂时解决了上海棉纺织工业的需要。在收购棉花的同时,马上陈云又布置开了收购新棉的计划,开始在全国各地买进新棉,预计11月底将购新棉480多万担,这样政府手中就掌握了大量的棉花。同时陈云又命令所有各地的银行,除了有特殊的许可以外,不得向任何人发放贷款。11月25日,陈云命令全国开始开始统一行动,大规模向市场上进行兜售棉花。不法资本家看到了市场上有棉花在出售,都在想尽各种办法去囤货居奇,争抢市场上的棉花,更是不惜高利贷,在市场上疯狂的购买棉花。争抢棉纱然而这些投机分子再一次失算了。全国各地的棉花贸易公司在一边降价,一边销售,他们看到这些棉花一直源源不断在地市场上售卖,没有停止。而且自身的财力也开始面临问题。于是部分投机分子开始在市场低价出售棉花。这一举动开引发了市场的动乱,引发了投机分子们的不安,都在担心自己手中的棉花,于是都开始大规模的向市场上兜售棉花,棉花的价格也越来越低。解放军在采购物资同时陈云发出命令,要求这些私营工厂不得关门,仍要支付工人的工资,同时税务部门更要加紧征税。面对政府的步步紧逼,资本家们只得开始向政府妥协。同政府进行商议,要求政府买回他们的棉纱,从而保住自己的最后一点利益。在棉花之战中,人民政府得以再次取胜。粮食之战人民解放军在解放上海以后,资本家凭借对粮食的渠道进行操控,囤货居奇,牢牢把粮食握在了自己的手中,进一步剥削人民。当时的上海是大城市,人口众多,刚刚经历过战争,经济还没有开始恢复,便遭遇到了自然灾害,粮食问题显得更加突出,粮食问题是老百姓生存的首要问题,资本家们更是想利用粮食问题,搞垮共产党政权,从而使共产党能够不战自退。报纸上刊登投机商被抓的消息1949年夏季,上海的粮食价格开始大幅度上涨,达到了正常价格的两倍以上,粮食价格的上涨,开始使得人心浮动。陈云立马意识到这场粮食战役的重要性。马上开始进行了整体的部署和规划。经过估算,上海每天需要的粮食大概在350万斤,陈云开始组织全国进行粮食的调度,每天往上海配售大米,同时对市场进行进一步的规划,使得上海都能自己进行一定的粮食供应。同时还派遣人员到全国的产粮地区进行收购粮食。甚至还从东北等地调来了1亿斤粮食进行供应,初步解决了上海的粮食问题。通过来回调度,政府能够进行周转的粮食达到了十几亿斤,足够上海地区供应一年半。上海的资本家看到政府运来的粮食,企图进行高价收购,从而把握住粮食的主动权。大规模的收购了粮食以后,发现政府的粮食一直在源源不断,反而市场上的粮食的价格也变得越来越低。上海的国营商店与此同时,上海的国营店一直在持续抛售了两亿斤大米,而这些投机商手中也没有足够的金钱去进行收购粮食,为了不让这些粮食烂在手里,从而血本无归,于是他们开始在市场上进行低价抛售。在粮食大战中,投机商们损失严重,赔尽了全部的家当,甚至离开上海,出走香港、澳门等地。为了避免投机商们投机取巧,再来操控上海的粮食市场,陈云派人到东北等产量地区签订了粮食订货协议,从而确保上海的粮食有足够的供应,保证了上海粮食的稳定,从而把资本家也赶出了上海。很快通过银元之战、棉花之战、粮食之战的胜利,上海以及中国的物价开始稳定下来,困扰了中国几千年的恶性通货膨胀的问题也开始得到了解决。运输之战由于常年战争的影响下,中国的铁路也遭到了破坏,中国铁路运输效率也比较低,铁路也一时间无法修缮。上海作为中国的大都市,对各种物资的需求量比较大,贸易往来也比较多,资本家利用这些难题开辟了私人运输的渠道,垄断了上海的商品市场,成为了困扰人民政府的一个难题。运输物资陈云认识到了运输问题的重要性,运输问题影响着上海的贸易以及经济的发展。而解决运输问题首要点就在于铁路上,只要铁路能够完善,运输问题就可以迎刃而解。陈云到上海以后,马上召开会议,要求组织人员进行铁路的修缮工作,他把铁路作为中财委的重要工作来抓,同时组织专门的部门来进行管理铁路,增加列车的数量。面对列车速度慢、以及行驶中的问题,他提出具体的措施,要求增加错车点、放长支线、增加通讯设备,同时使列车停留的时间尽量缩短,加快装车已经卸车的速度,同时政府要提供大量的资金,去对铁路进行修缮。上海市长陈毅进行视察在运输上。他主张开辟多种渠道,铁路运输是一方面,公路运输也是一方面,全面恢复公路运输,汽车运输、马车驴车等多种运输方式齐头并进,从而能够确保上海的物资供应正常进行。陈云亲自去抓运输问题,使得铁路能够快速的恢复运行,铁路的运输效率以及质量方面都已经有了很大的提升,其它的运输方式也得到了较大的发展,上海的运输问题也得到了解决。上海的商品流通问题得到了解决,资本家的私人运输渠道也逐渐被打压下去,资本家也开始向人民政府的运输部门寻求妥协与合作,依靠人民政府的运输部门进行交往和做生意,只得根据人民政府的指令行事。陈云在进行讲话在陈云的指挥下,棉花、粮食、以及运输问题得到了初步解决,恶性通货膨胀得到了抑制。棉花是白色的,大米也是白色的,而运输需要依靠煤炭,人们把这三个问题形象地称之为“两白一黑”。如何从根本上解决这三个问题陈云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他认为运输问题比较好抓,而粮食和棉纱问题,实质就是吃和穿的问题,政府掌握的多,对市场的宏观控制的力量也比较大,人心也就不会乱。毛主席亲自对米棉之战和银元之战做出评价,称赞道:“其深远的意义不亚于淮海战役”毛主席与上海市长陈毅在上海打的这场经济战以人民政府的全胜而告终,稳定了上海以及全国的经济发展,对新中国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这场经济战也吸引了全世界的瞩目,人民政府不仅战打得好,更能治理好整个国家。
声明:个人原创,仅供参考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